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第七届进博会”)将在上海举办。据悉,第七届进博会首次采购上海市市内发电企业的绿色电力证书,实现本届进博会场馆全绿色用能办展。
绿证作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是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的“电子身份证”。每个证书具有唯一编码,是消费绿色电力、支持绿色发展的重要凭证。1个绿证单位等于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
当前,绿证交易正逐渐成为企业减排降耗、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手段。今年以来,我国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建立健全绿证交易机制,鼓励绿色电力消费。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的通知》,要求加强绿证与能耗双控政策衔接,为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有效拓展绿证应用场景提供了重要支撑。9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规则》,进一步规范绿证核发和交易行为,对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能源清洁低碳绿色转型有重要意义。截至9月底,全国累计交易绿证3.59亿个(其中随绿电交易绿证1.85亿个)。
近年来,全国绿证交易实现跨越式增长,市场活跃度不断增强,带动绿色电力消费,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好地推动绿证交易,应坚持系统思维,因地制宜,统筹推进。
首先,要推动绿证交易电量纳入节能评价考核指标核算。相关部门要做好将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基础凭证,加强绿证与能耗双控政策有效衔接,将绿证交易对应电量纳入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核算,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推动建立绿证纳入地方、行业企业、公共机构、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的制度规则。
其次,要拓展绿证应用场景,激发绿证需求潜力。在绿证交易便利性上,加快建立基于绿证的绿色电力消费认证机制,简化绿色电力消费认证流程,持续提高认证及时性和便利性;在畅通市场机制上,完善绿证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绿证在更大范围应用;在应用需求上,鼓励相关项目通过购买绿证绿电进行可再生能源消费替代,扩大绿证市场需求。比如,支持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购买绿证、使用绿电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最后,要加大绿证交易宣传力度,加强绿色消费宣传推广。一方面,通过全国低碳日等活动,开展绿证宣传和应用推广,增进全社会对绿证制度的认识了解;另一方面,统筹做好绿证交易管理和节能降碳工作培训,提升各类从业主体业务能力水平,鼓励各类用能主体主动承担可再生能源消费责任,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亮报》 10月30日 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