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首山巡线记

发布日期: 2018-07-31 信息来源: 张鹏飞 点击次数:

作者:杨茹 

  “今天阴天,天气预报说下午有雨,大家登山时要加强安全防护,提高工作实效。虎文和李斌你们一组,王海皎为工作监护人,你们主要对330千伏黄侯Ⅲ线路进行线路测温,并拆除167号和168号鸟窝。现在就出发!”7月20日7:30分,在青铜峡保线站班前会上,站长何华伟在给同事们交代工作内容及安全注意事项。

  青铜峡保线站位于青铜峡镇滨河大道与东干渠交汇处,主要负责9条线路运维共255.143公里,站上共有7人,平均年龄为39岁。为确保线路安全稳定运行,他们定期要对所有线路进行全面巡查,从而消除安全隐患。由于供电线路长且分散,一些输电线路要穿越山区和农田,这给巡线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

IMG_8925_nEO_IMG.jpg

  今天要去的330千伏黄侯Ⅲ线路建设在一个名叫牛首山的地方,它位于青铜峡市南20公里处的黄河东岸,据说因其主峰小西天和大西天南北耸峙,宛若牛首,故名之。从站上出发,不到20分钟车程,我们就到了目的地,站在山脚下,抬头仰望,高大的杆塔托举着高压线,隐约向山的尽头延伸。

  一身蓝色工装,头戴安全帽,身背工具包,青铜峡保线站巡检工王海皎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巡线工作。“线路在半山腰和山顶,这有条路,我们就从这上吧,你们紧跟着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王海皎关切地说道。虎文和李斌二人也麻利的带好安全帽,背上挎包,提起装着红外测温仪的箱子,径直向山边走去。当看到眼前的“路”还是傻眼了,“这是“路”吗?我们必须从这儿上吗?有没有其他的路,哪怕多绕点、多费点时间都行。”看到眼前的一幕,我们一连串的疑问。“电力线路都是根据用电地点规划好后,依山而建的,塔基就是我们前行的目标,塔在哪,我们就去哪,不要害怕,就当体验生活了”王海皎笑着解释道。

title

  听王海皎介绍因大部分杆塔所在地都是荒郊,不少在山区里,车辆无法进入,许多路段只能步行。他说从山底到达这些塔位处,直线距离约6公里多。这个数字可能在平地上不算一个多了不起的数字,但当把这一概念摆放在连绵起伏的山区时,一切都变得不易。确实不易,走的那叫真不易,山上附着很多碎石,脚很容易打滑,就是觉得哪块儿容易下脚就往哪走。听李斌说:“巡线的路,基本都不好走,大部分不是庄稼地就是山路,像这样的“山路”他们也已经走习惯了,如果能看见水泥路就是很奢侈的。遇到庄稼地,两脚踩空沾两脚泥是常有的事,最要命的是遇到刚灌溉的农田,只能脱掉鞋,卷起裤腿一脚深一脚浅的往塔位走,那真是头上冒汗,双腿和泥,滋味真不好受。”

IMG_9134_nEO_IMG.jpg

  跟着王海皎的脚步,排成一列,大家深一步浅一步地,手脚并用的前行着,除了风声和脚步声,还有风化的小石块滚落山下的声音。王海皎黝黑的脸上总是透着笑意,他很庆幸今天没露太阳,是个久违的阴天。他可能没有发觉,才刚出发,自己的前胸后背已经被汗水浸透。上山的路沟沟坎坎,路似有似无,王海皎一边低头找着所谓的“路”,一边帮着我们拍打着附着在身上的几十只“毒蚊”。

  40分钟后,来到了黄侯线下方。“李斌,你看看163号塔,主要检查它的绝缘子,导线和那个拉线,最近高温天气,看有隐患没有?”王海皎给同事交待着。

   “我看了,绝缘子正常,导线也正常。”同行的李斌回答。

  “跟紧点,从我走过的地方走,小心滑倒。”王海皎边走边这样提醒同行的我们。走到164号塔位处,王海皎取出望远镜,对铁塔从上到下进行全方位的“扫描”,从导线、地线、金具、绝缘子、塔材及塔材紧固程度等处缓缓扫过,看看铁塔地脚螺栓有无松动,导线有无损伤和断股,塔上有没有鸟窝等异物,然后顺着导线往下一基望,看导线上有没有漂浮物以及间隔棒有没有异常。每检查完一基塔,他就在笔记本上详细的记录着所发现的缺陷和沿线隐患等情况。王海皎说,这个工作不仅是考验体力和技术,还考验细心,杆塔距离远,我们需用望远镜一个不落地细细观察金具、瓷瓶、线夹是否完好。

  “记得我第一次巡线的时候一开始特别兴奋,走到后来两腿像灌了铅一样,脚磨起两个大水泡,疼的连袜子都脱不下来。但在这没有乐观的性格便呆不下去,每次巡线,我都当做是一次户外旅行和健身运动,你看这里有山有黄河,还有绿色的田间地头,呼吸新鲜的空气,多么幸福!”虎文边走边打趣的说道。

  随后,我们继续弯着腰,低着头,又艰难步行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到达山顶167号塔基所在位置,虎文顾不上休息,麻利的打开箱子,拿出测温仪开始对导线连接部位进行测温,另一旁,李斌手捧笔记本开始记录数据。“挺好,没啥问题。”两个人最后凑在一起,简单交流了几句。

title

  工作结束后也已经临近12点多,虎文他们刚从兜里拿出鸡蛋准备往嘴里放,天空就传来几声闷雷,远处的天空已经乌云密布,“来不急吃午饭了,为了安全起见,先下山!”王海皎立即做出决定,我们一行立马相互搀扶的往山下走,快到山下时,豆大的雨点便落了下来,他们说,这对于他们的日常来说,中午吃不上饭,遇到大雨巡线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IMG_9078_nEO_IMG.jpg

  一年四季,为了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他们风雨无阻的穿梭在山间地头,用他们的话说:“证明我们的只有微信运动里总是第一得排名,安慰我们的只有线路安全的运行!”“巡线工作这么辛苦,有没有想过换个工种?”面对我的发问,王海皎抬起头望着不远处的杆塔,若有所思。沉默良久回答说“吃苦是巡线的一部分,从第一天干这个起,我们早就已经习惯了。”这就是最朴实的电力人,他们心向铁塔,用心坚守岗位,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山间地头的每一寸土地,用心去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汗水打湿衣袖,脚上磨起老茧,只要灯火通明,就是他们心中最大的安慰和追求。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