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增明语录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辉煌的时刻,对于我们这些带电作业工来说,每一次辉煌都伴随着无比重大的责任,每一次辉煌都是对他们体力、智慧、技能甚至生命的重大考验。不能满足于仅仅会做绝活,还要做一名有聪明大脑的现代产业工人。”
夏增明 43岁,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带电作业中心带电作业班班长。高压带电检修、送电线路工双高级技师,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公司示范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曾获公司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国网工匠、公司优秀技能专家、湖南省优秀技术名师等荣誉称号。
作为中国第三代带电作业工,夏增明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一个目标,一个偶像,那就是像中国带电作业的创始人、中国第一代带电作业人柏克寒一样,在带电作业领域创造新的奇迹和辉煌。从参加工作成为一名线路检修工、成为一名带电作业工的时候起,夏增明就开始了向大国工匠境界的追求,那不仅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个不断攀登的过程。
练出来的国网工匠
夏增明的师傅曾教他一个拉线的绝活。别人在做拉线时只选一个点,不仅费劲而且做得很慢,夏增明的师傅教他选两个点做拉线,虽然只是一个点和两个点的区别,却激活了夏增明的思维,练好一门绝活也是有窍门的。为了练好这门绝活,那段时间,夏增明将用于拉线的材料和工具大剪刀、钢绞线、线夹、钳子、铁丝带回家,每天晚上在阳台上练习,一遍又一遍枯燥无趣的重复,一次又一次可能是毫无价值的重复,却创造了一个别人想都不敢想的纪录,一般要4分多钟才能完成的拉线他在2分钟内就完成了。
随后夏增明又给自己定了一个更大的目标,在7分钟内完成从爬杆到坐绝缘子串、坐导线、更换防振锤的检修全套动作,这可能吗?要实现这一目标,就不仅需要技能,而且还需要体能。为了综合训练,他每天早上六点之前起床,负重5公斤沙袋越野跑3000米,然后到单位的培训场地练习坐导线、更换防振锤。这一训练坚持一天、一月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是可以做到的事,可要坚持几个月甚至几年却不是一个普通人所能做到,这需要坚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7分钟只是人生过程的一瞬,当它成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时,我们会看到一个人会迸发出何等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使一个人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将平凡变成伟大。
夏增明终于实现了在7分钟之内完成从爬杆到坐绝缘子串、坐导线、更换防振锤的检修全套动作这一目标,创造了至今在湖南电力系统都没有被打破的纪录,也由此使他成为“电网达人”。在2017年国家电网公司“两会”上,夏增明被选为上台表演绝活的两位“电网达人”之一,由于全套操作需要大型工器具,不便于台上表演,最后夏增明表演了他的拉线绝活:在1分58秒内完成拉线。
“国网工匠”是怎么练成的?不是靠想出来的,也不是靠等出来的,而是靠练出来的,有人说将同一件事重复做十万次而不犯错就成了一名工匠,夏增明就是这么做的,他从一个初中毕业生,从一个巡线工,最后成为双高级技师、带电作业优秀内训师、国家电网公司技能专家、拥有多项绝活的“电网达人”,实属不易。
在需要改进的地方迸发创新火花
夏增明并不满足于仅仅会做绝活,而是要做一名有聪明大脑的现代产业工人。长期与输电线路和各型杆塔朝夕相对,设备已经成了夏增明身体和情感的一部分,他对设备的脾气、性格有着非常透彻的了解。哪个设备检修起来不方便,存在安全隐患,哪个检修工具使用不顺手,他心里都一清二楚。
检修时上下吊装绝缘子等器材及工具的绝缘绳索是用得最多的,为了保护绳索不因长期摩擦而受损伤,习惯做法是将竹子捆绑在塔材上,让绳索不直接接触塔材,可时间久了,绳索仍然会因为磨损而存在安全隐患。夏增明并没有想搞什么发明,只是想对这个存在安全隐患的操作进行改进,于是就自己设计了一个绝缘绳索制动控制装置。这个装置不仅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了绳索磨损,而且再也不用有人在下面使劲拉着绳索,避免了人为事故,使用后效果非常好,在全省各电业局推广后也是大受欢迎。夏增明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项目后来获得了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群众创新竞赛的一等奖。
金属丝杆是带电作业常用的工具,每根要几千块钱,使用频率高而且用量很大,新买回来的金属丝杆在进库前都要做拉力试验,而且每两年还要对使用过的金属丝杆做一次拉力试验。夏增明注意到,每次用虎口钳夹住金属丝杆螺纹部分做拉力试验时,经常造成金属丝杆螺纹部分的损伤,毁损率很大。夏增明开始琢磨怎么改进,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制作出了一个套子,既能完成试验又不损伤金属丝杆上的螺纹,大大提升了工具的使用寿命。创新发明并不神秘,也不复杂,只要你注意观察,会发现工作中的设备、工器具有许多需要而且可以改进的,那就是夏增明发明创新火花迸发的地方。
在直流特高压线路上开展带电作业
2015年5月31日,±800千伏宾金直流特高压线路在湖南凤凰的1115号直线塔极I的一串合成绝缘子破损,随时可能导致正带着800万千伏负荷运行的电网发生跳闸事故。夏增明此时正在国网技术学院担任特高压带电作业培训老师,赶回湖南当晚接受任务后,发现检修工具不配套,他立即调整检修方案,决定采取斜拉法作业。而要按这个方案执行,必须设计一种新的检修工具。在画出新工具的设计图后,他便和同事来到钢材市场购买材料,然后找厂家加工,当天制作出所需要的工具,第二天一大早出发赶赴凤凰检修现场。
夏增明在初步了解故障情况和先期制定的处理方案后,感觉让等电位作业人员直接从80片绝缘子串走过去消除缺陷的处理方案有问题,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他专门到带电作业中心试验场上的绝缘子串上检查,发现要穿着全套屏蔽服的作业人员从带满负荷的±800千伏绝缘子串上一步一步走过80片绝缘子串,会消耗极大的体力,很可能无法安全地完成消缺任务。他向领导提出了他的担心并提出了采取从架空地线放软梯让作业人员到达消缺部位的方案,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在研究他的方案后认为可行,采纳了夏增明的意见。
当天晚上,夏增明与他的团队连夜驱车从长沙赶往800公里之外的贵州遵义。第二天,夏增明作为塔上监护人和作业指挥,穿上全身屏蔽服,第一个爬上60多米高的铁塔。此时正是盛夏八月,烈日炎炎,大家都穿着厚重的全封闭屏蔽服,加上±800千伏特高压线路电晕放电的声音很响,不停地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对人造成很强的心理干扰,穿在屏蔽服里面的衣服很快就湿透了。紧张,紧张,还是紧张。夏增明在塔上嘱咐作业人员放松,不要紧张,可他们都从未在60米的高空带电为正在满负荷运行的±800千伏直流特高压检修过,所以无论事前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此时仍然感到紧张。
参加等电位作业的刘治国第一个坐着软梯向作业面滑去,随后梅文建也跟着滑去。时间有如停止了,大家几乎都在屏息等待。两人的软梯终于到了作业点,夏增明仔细地观察环境和两人的操作动作,不时对两人做操作提示,直到刘治国第一个安全地接触到带电导线,在塔上指挥和监护的夏增明才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塔下的人员发出一阵欢呼。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作业,终于拧紧了松动的螺丝,异常升高的导线连接点的温度开始缓缓下降,直到25分钟后恢复正常。
夏增明、刘治国、梅文建等参加作业的团队终于成功实施了中国乃至世界上首次在±800千伏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上开展带电作业。
如果要问谁是中国电力工业的脊梁,我要说,是夏增明、刘治国、梅文建这些普普通通的电网员工,他们是值得尊敬的共和国脊梁!
夏增明,一只带着弧光翱翔的雄鹰!
信息来源:国家电网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