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一个名为“蒲公英服务企业客户交流群”的微信群里,新消息不断。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能源保障部科长吴勤提问:“我们的外线什么时候检修,我们想把自己一年一次的35千伏预防性试验配合外线检修同步进行,避免重复停电。”对于这家总部位于上海自贸试验区内、管理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机场两大空港的企业而言,哪怕少停1分钟的电,都将带来巨大的工作便捷和生产效益。
浦东供电公司员工为自贸区提供供电保障。
同一天,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介绍,得益于国家“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区战略,上海企业“走出去”的网络已经覆盖了178个国家和地区,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全市对外投资的占比达到70%。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后,上海市迅速响应,形成了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实施方案。其中,成立于2013年9月、扩展于2014年12月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试验区”)成为上海“一带一路”布局中的一步好棋。
几年来,供电企业为上海自贸试验区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和优质的供电服务。
精益求精才能赢得市场
上海浦东供电公司用电检查人员倪静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老朋友了,作为多家自贸区内客户的对口服务人员,她常常行走在这片对普通人来说略带些神秘感的地方。
“真的不一样!从自贸区的管理方,到自贸区中的每一家企业,你明显能感受到大家精益求精的精神。”倪静的这种感受来自对所服务客户的了解。以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两大空港每天起降2千多架次航班,2016年全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企业只有管理加压、服务加码才能担起责任。而在自贸区里与机场股份为邻的,大多是金融、贸易、科创领域的企业,倪静觉得,他们用精益求精赢得了市场。
同样精益求精的,还有电力服务。
2013年9月30日,就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的次日,国网上海电力自贸试验区供电服务中心便正式揭牌,自贸区客户遇有用电方面的需求,可就近前往供电服务中心解决所有用电问题。
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半年后,接电新客户即达29户,新增容量2.85万千伏安。国网上海电力为这些客户推出“1+1”“1+2”服务模式。“1+1”即一次受理、一天接电,“1+2”即一个项目,经现场查勘、竣工验收两次现场服务,就完成接电。至今,已为415家新客户完成接电,新增容量57.8万千伏安。
为高压客户搭建专属微信沟通群则是上海浦东供电公司今年的一项新举措,包括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自贸区内企业相关负责人成为群友。看到吴勤的提问后,倪静立刻联系调度部门,调取2017年度35千伏外线检修计划,查询到客户上级电源将在10月中旬安排外线停电检修的计划。倪静在群里向吴勤作了答复,后者当即表示将根据计划,向集团公司汇报,协调预试事宜。
“有了微信群,我们与供电部门沟通的渠道更方便畅通,问题解决起来更便捷。原先需要到电力公司才能了解的业务,也可以在微信群里搞定了。”得到答复后的吴勤,留下了一个“赞”的表情。
创新求变才能开拓未来
今年3月5日起,非特殊用途化妆品进口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已实行“审批改备案”试点。这意味着,国内消费者将有望同步用到全球最新上市的化妆品,而不用像以往那样等上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了。
千百年前,中国的丝绸、瓷器、造纸术和异域的葡萄、苜蓿、玉米、土豆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历经数月甚至数年的辗转才可实现互通互贸。如今,随着创新求变的力度越来越大,上海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正变得越来越紧密。而建立上海自贸试验区和实施“一带一路”本身也是中国创新求变的最好注脚。
2015年6月29日,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首个“O2O服务平台”启用,这正是国网上海电力服务自贸区的一项创新举措。“O2O服务平台”将APP、电子商务平台等Online(线上)服务与Offline(线下)服务相结合。这种创新模式打破了线下固定区域服务的制约,利用互联网为客户提供智能互动、便捷高效的业务办理、信息咨询等在线及自助式新型服务模式,让线上电力客户享受到线下营业网点专属优质服务。
今年3月25日晚,大用户账单出账日的前一天,临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门的徐润兴已通过O2O服务平台查询到了该公司下属全部36个户号当月的电费,第二天一早便完成了公司电费分析及费用核算。以往,他需要不时跑到下属几家公司的门卫处收集由邮政员派送来的大用户电费账单,耗时又费力。自从2016年年底,他了解到O2O服务平台上推出了大用户加密电子账单后,他立即注册绑定了集团下属36个户号。自此,每月25日晚待浦东供电公司上传数据后,他便可同时完成账单收集,可谓省时省力又高效。
截至目前,O2O服务平台上,上海自贸试验区非居民注册客户共1160户,累计办理业务9117笔。包括领用增值税发票、调整契约限额、10千伏定额新装在内,客户通过这一平台,共可享受到45项营业服务功能。
随着自贸区扩容的不断深化,入驻企业对供电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国网上海电力优化业扩报装流程,全面提速供电服务。2015年4月中旬,上海浦东供电公司接到迪士尼方用电申请,称全球最大的迪士尼旗舰店将在当年5月20在自贸区内开张营业。接到申请后,上海浦东供电公司由客户经理牵头,开启绿色通道,各部门联动协作,通过“线上+线下+客户现场”新模式,在一个月内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迪士尼旗舰店用电设施建设。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后不久,相关专家指出,作为唯一被纳入“一带一路”的愿景和行动计划内的自贸区,上海自贸试验区将在由“一带一路”引领的对外贸易中大有可为。几年后,上海则用“178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占比70%”等数据有力佐证了这一论断。
倪静还将经常自豪地行走在上海自贸试验区里,这种自豪既源于这片热土正与世界互动,也源于悄无声息却又至关重要的电力供应和服务保障。
【延伸阅读】
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上海成为中国与世界相联通的一扇窗口。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正逐步建设成为一座集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于一身的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
上海位于中国最长河流——长江的入海口,居于中国海岸线的中心位置。特殊的地理优势使得上海成为中国重要城市中的后起之秀,在近代以来的中国发展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上海成为长江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联结枢纽,又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东与西的呼应、点与线的交织,将书写下新的历史篇章。
在宏大的“一带一路”建设版图上,上海将结合自身优势,在三大方面有所作为: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合作,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加快建设和完善枢纽型、功能型航运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这不仅为上海由来以久的开放与创新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而且成为中国改革发展的探索与试点。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上海正积极谋划发挥其叠加优势和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继续发挥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作用,在服务好国家战略的同时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步伐。
信息来源:国家电网报社